“禹州市神垕镇,是钧窑的发源地。作为世上唯一的高温窑变瓷,每一件钧瓷都独一无二。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徽宗时期,钧瓷已成为皇家贡瓷,每年官窑出炉上万件,只挑选36件珍品上贡,其余全都砸碎埋地,不允许流入民间。”

  大宋官窑总经理辛文飞在访谈中谈到:对钧瓷的传承,除了古法技艺,老祖宗们去反求真的精神,更不能丢。遵循宋代官窑极为严苛的标准,稍有瑕疵,都要砸掉。

  而工匠把砸碎的钧瓷,叫做钧魂。

  “人无魂,不能立于世;钧无魂,不能出珍品。” ——苗峰伟 大宋官窑董事长

  事实上,钧瓷制作诞生于传统手工业时代,一件钧瓷,从采料、到定型、烧制,多达72道工序,每一道都有精密严谨的要求。一个小小的差错,都会前功尽弃,也因此业内有“十窑九不成”的说法。在上世纪90年代钧瓷市场可谓乱象横生,极低的成功率加上技术不成熟,一些企业受利益诱使,用粗制滥造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,用低廉的价格沿街叫卖;而更多小型窑口则采取这样一种策略:精品在自己家里卖高价,次品到神垕的钧瓷市场卖低价。这样的环境下,不少媒体都发出了“救救钧瓷”的呼声。

  而大宋官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全部砸掉,一件不留。更严格规定,任何人绝不许带出去一件次品,违者一律开除。当时很多员工不理解,认为“企业总是要做生意的,就这么个砸法,路会走不长”。但很快,企业开始全面推行精品路线的经营战略:造型、成型、上釉、烧成各个环节有专人负责,每件作品的底部都打上注浆工及上釉工的编号,工资与产品质量挂钩,出珍品者奖,出次品者罚;最终成品由9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组成的专家组挑选。伴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,大宋官窑人开始相信:伴随着中国社会已经步入小康,越来越多国人开始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审视和感受艺术之美,更多专注于文化创造和艺术创造的人也能够被社会认可,并为之买单。

版权所有:名窑钧瓷网